储能产业加速发展,技术创新驱动能源转型
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,储能行业迎来
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储能技术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支撑,
新能源的波动性,增强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稳定性,正在成为
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储能技术“百花齐放”,市场快速增长
2024年全球储能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,
新增投运储能项目装机容量达82.7吉瓦,同比增长
增长59.0%。其中,新增储能装机占比近九成,
达到74.1吉瓦。中国在新能源储能领域的表现尤为突出,
新增装机容量达到43.7吉瓦,约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60%。
到2024年底,中国累计电力储能装机容量达到137.9吉瓦,
其中,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达到78.3吉瓦,首次超过
传统抽水蓄能的装机容量。
从技术角度来看,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主导地位,但新兴技术
如压缩空气储能、液流电池储能、钠离子电池储能
储能、重力储能、飞轮储能等也正在取得突破。例如,
Vision Energy Storage 推出的新型 8 MWh 储能系统可以减少电池数量
与国内主流产品相比,提升30%以上,容量提升约60%。
通过提升单体电芯容量,实现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化,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降低约40%。
在新能源全面进入市场、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变革的背景下,人工智能
与储能系统深度融合,重塑电池管理、能源管理等核心环节
调度和电力交易。例如,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的全球首款智能车身储能系统EN 8 Pro
Vision Energy Storage 基于大型 AI 模型,促进了
储能与电力市场及电力系统协同发展。“天恒”智能储能管理平台
宁德时代发布的“智慧存储”,通过“大数据平台+AI大模型”的创新集合,以及先进的
机制算法融合+AI辅助工具”,构建涵盖智能储能电站的全方位体系
预警、运行分析、电站巡检、智能运维等全套标准化
为储能电站提供智能预警、运行分析、电站体检等功能
以及智能化运维。
政策支持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
2025年2月17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
实施《新能源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》,
支持全产业链能耗测量、碳排放
核算与评估规范、储能电池“护照”制度研究建立、
加快构建新能源追溯管理体系和碳足迹认证体系
存储产品。足迹认证制度。此外,许多地方还出台了专项补贴政策,以促进
储能技术广泛应用。
储能行业的挑战与机遇
储能行业前景广阔,但也面临诸多挑战。一方面,市场竞争加剧,
价格战愈演愈烈,价格战进入白热化阶段。另一方面,储能行业也面临着痛点
关键故障定位不准确,给客户带来更多焦虑,也使故障分析和排除更加困难
此外,随着强制分配储能政策的取消,工商业储能
市场竞争更加激烈,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市场
竞争力。
未来展望
未来储能行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,随着储能技术、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,储能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随着技术和成本的降低,储能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。例如,零碳园区将
成为储能行业的新战场,推动储能系统与电网的融合商业模式多元化。此外,储能企业也将加速拓展海外市场
增加全球市场份额。
综上所述,作为能源转型的核心支撑,储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
发展机遇。